2016年,是筆者開始參與高雄鐵路地下化展示館運作的第一年,雖然主要還是要從七月算起。總之,是個起頭之年。

這一年從七月到年底的這段,因為室內正中央的空間還沒有像現在一樣擺放展櫃,所以較適合辦理需大場地的活動。比如暑假期間與台灣巴士文化協會的特展合作、年尾前的鐵道模型運轉會等等,都是利用中央空間調整而成。因此這年的回顧,會放在這兩個此年後不再辦理的特殊活動。
與台灣巴士文化協會合辦的「鐵路的延伸-地方客運文物展」,於2016年七月中至九月初辦理。這個展覽的標題很有意義,算是表達了鐵道與公路客運的互補特性。當乘客乘坐火車到達車站後,再轉搭客運前往其他較偏遠的地區。


此次合作辦展,並非只有靜態的小型文物展示。台灣巴士文化協會,非常大手筆的將停止載客運營的巴士,以及停用後撤除的售票亭,以貨車運送及拖車拖掛的方式,運送至館內廣場展示。


當時本館的東側,還是台鐵專用的停車場,而非現在設有臨時圍籬的人行道,所以車輛還是能從側門進來。當時的展示用巴士,便是從側門倒車駛入館內。



除了巴士、售票亭的實物展示,不少巴士迷也提供文物收藏供民眾瀏覽,包含站牌、車票、地圖等。而在手作物件上,模型車搭配以樂高組成的巴士站,以及自製能實際使用發聲的下車鈴等,在室內展示中特別受矚目。



整個系列的活動,也有幾場講座的規劃。其中,有關巴士安全設施的講題,在當時特別受關注。講師特地到當時在廣場展示的車輛,實際上車解說。



整個客運文物展在九月初結束,展示用的售票亭與巴士也順利離開館內。
接續時間點來到年尾,來到至今展示館最後一次辦理的鐵道模型運轉會。
鐵道模型運轉會的運作,雖然規模可能因軌道的配置而有別,但大方向上,都是安排數條彼此不連結的軌道,搭配各自的控制器,讓模型玩家仍在固定的時間內,放置自己的模型火車在軌道上運行。
這個活動最大的賣點,對鐵道模型玩家來說,是有個試車的場合;對門外看熱鬧的民眾而言,是有個能看到各類鐵道車輛的機會。


裡面有些模型車輛,是取材自非現實的動漫創造,與現實存在的車輛相比之下獨樹一格;另外有些玩家喜歡動手改造車輛,這些模型是他們創意的展現。




以上是2016年展示館活動的回顧,隔年起因為室內正中央大廳的展示調整,就較難辦理這類的活動。但是,隨著高雄鐵路地下化通車時程的進展,這似乎也是必要的調整,讓作為「高雄鐵路地下化展示館」身分而開放的高雄舊車站,進入同名,卻不同定位的新時期。